物流是任何行業運作成敗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為當你移動哪怕僅僅一個托盤或一件產品,物流便產生了。這也意味著沒有物流的行業是不存在的,沒有物流就沒有工業4.0。無論在德國還是中國,物流占據了幾乎40%的生產活動,因此物流是工業4.0革命的核心,可以說工業4.0時代其實就是物流4.0時代,這場革命的本質就是物流的革命。
——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院長
Michael ten Hompel博士、教授
天和雙力,正式開啟全新企業戰略
+
“未來已來”,在智能制造、工業4.0、萬物互聯、大數據、云、人工智能、物聯網、物流4.0等諸多關鍵詞沖擊的時代,我們從日常生活到行業生存,都在面臨巨變與挑戰。
在物流行業深耕了近30年的天和雙力,在2018年,已經正式進入了第6個五年的發展周期,這五年,將與物流行業、制造業、現代零售業一起,開啟時代的新篇。
1月16日,天和雙力對內對外正式發布了《百年夢,新征程》的戰略計劃,包含“新思維、新合作、新服務、新工匠、新產線、新生態”六位一體的創新構架,從“服務意識與行業研究深度”、“業務布局與合作模式”、“產品技術與產業突破”,到“國際化進程推進”,全面闡述了天和雙力從2018年開始即將啟動或落位的發展計劃。
在企業自身與世界格局環境的雙重使命下,天和雙力正式跨入“產業化格局,國際化進程”的發展時代。
與強為強,智能探索之路永不止步
+
天和雙力從建企伊始就十分重視技術的研發,旗下的智能物流技術研究院,是伴隨著天和雙力企業一同成長的。在這二十幾年中,完成了諸如:汽車零部件、家具、家電、化纖、食品、水上運動、郵政速遞、醫院醫藥、醫療環保、煙草、跨境電商等等十幾個行業的國內高端集成輸送裝備系統的研發制造。
在自身不斷精進的基礎上,天和雙力智能物流技術研究院更聯合行業學術領域專家和國際尖端研究機構合作創辦實驗基地,從技術研究到智能領域,不斷追求更卓越更具市場實踐價值的創新創變。
2010年,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特聘周曉光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立北京研發中心,完成了諸多企業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之聲項目等,以及自動碼垛機、拆垛機、立體倉庫、穿梭車和多行業的自動化物流系統。
2016年,與浙江科技學院創辦了天和雙力智能物流科技研究院。2017年,又與浙江科技學院郭孔輝院士工作室建立了天和雙力研發基地,并聯合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IML)落地了浙江重點實驗室,在“物流4.0”的推進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
數據互通,釋放流動信息的價值
+
天和雙力的企業使命是讓客戶更輕松、更高效、更快樂。區別于過去的思考,我們未來將要做的是把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前置,用數據思維重新構建“更”的標準。
首先是用戶設定的延伸——我們將用戶從客戶使用者,延伸到客戶產品的終端用戶。我們要通過云數據的采集,獲知終端用戶信息,諸如:使用時間、頻率、場景、習慣、特性等等,這先一步的分析考量,將便于我們與客戶對于企業發展計劃制定的精準性。
其次,我們要做的是基于行業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完成萬戶互聯的數據傳遞。這個過程,我們將通過智能設備與信息化模塊的完善不斷摸索積累,從原料到生產,再到成品,行程行業鏈的流轉集成數據庫,為客戶高效匹配行業資源,達到最優的生產實施。
最終,我們完成的是“生產大數據”與“消費大數據”的雙向貫通,接軌工業4.0時代,幫助客戶快一步達到“商業的靈活性與個性化定制產品的有機結合”,完成企業的升級。
從新戰略出發,以品牌產品和壟斷市場為核心基石,拉開天和雙力的集團化布局,把再造系統集成能力和重塑商業生態提升到集團業務發展戰略的高度。讓客戶、合作伙伴與天和雙力三方實現真正的“雙贏”。
1993-1997
天和雙力第1個五年,從滾筒部件到物流輸送,從家電到煙草行業,我們改變了產線格局,找到了企業出路。
1998-2002
天和雙力第2個五年,我們完成了伸縮輸送系統與垂直輸送系統的自主研發,以營銷布局全國網絡,打開了更多行業合作。
2003-2007
天和雙力第3個五年,我們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完成眾多行業物流系統集成,并在奧運會水上輸送項目中為中國民族品牌爭得榮譽。
2008-2012
天和雙力第4個五年,我們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同時展開了國際性的合作,業務能力跨越發展,獲得業內外高度關注與贊賞。
2013-2017
天和雙力第5個五年,我們呈現規模化發展態勢,累計獲得專利28項,并多次獲得行業知名品牌稱號,實現了由知名企業到知名品牌的行業晉級。
2018
天和雙力更有期待。
Loading...
Loading...